2023年暑期,學校組織實踐隊赴泰寧縣、永春縣等地開展 “追尋領袖足跡,感悟思想偉力”主題“三下鄉”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上善若水”理論宣講團師生代表、青馬班骨干學員及“藍水滴”鄉村振興服務隊的青年志愿者們,走進基層社區開展理論宣講,為山區留守兒童送溫暖,在實踐研學中汲取奮進力量,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聯學共學,共話鄉村振興。走進泰寧縣大田鄉,一幅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畫卷在師生們眼前徐徐展開。校團委與泰寧縣大田鄉人民政府舉辦共建簽約儀式,掛牌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實踐隊師生、欠發達地區及三支一扶志愿者代表和鄉民們共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主題教育聯學共學活動。聚焦《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相關章節,帶隊老師和鄉政府工作人員領學了《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習近平的扶貧故事之三進下黨》《畫好山水畫》等內容,與會人員結合實際,交流學習心得并暢談感悟。
在聯學共學活動中,實踐隊師生們對近年來大田鄉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的生動實踐留下了深刻印象。雙方還圍繞“如何推進泰寧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交流探討。
理論宣講,感悟生態文明。宣講團成員前往永春縣埔頭村、大羽村、東山村、呈祥鄉,泰寧縣大田鄉、上青鄉,下到陶瓷廠、工地和田間地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講給工人、農戶聽;在上青鄉“一條鯉魚的故事展館”,宣講團成員高雪陽同學津津樂道“一條鯉魚帶來好生態”的動人故事,師生們對泰寧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全力守護青山綠水的同時,積極深化文旅融合,挖掘特色產業,不斷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高質量發展之舉頻頻點贊。實踐隊還精心制作近16分鐘的專題視頻,作為今后學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優質素材,讓更多的師生感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紅色教育,汲取奮進力量。實踐隊員們帶領大田鄉中心小學30名小學生,一同參觀了當地的中央少年紅軍文旅小鎮、少年紅軍展覽館、少年紅軍文化主題公園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我們就是少共國際師,九三日,在江西誓師出征去……做一個英勇無敵紅色戰斗員,最后的一滴學血,為了新中國!”一名小學生在參觀期間自信大方地唱了幾句,他說這首《少共國際師出征歌》是他們全校都會唱的歌曲。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唱出了這支曾在大田鄉英勇戰斗過的少年紅軍隊伍的革命英雄氣概,盡顯少年英雄本色。
在永春縣林俊德事跡館和美嶺精神教育基地,實踐隊深刻感悟馬蘭精神,認真學習美嶺精神。在泰寧縣上青鄉,實踐隊追尋領袖足跡,重走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深入泰寧縣上清溪,考察旅游開發和生態保護工作時的路線,了解泰寧人民牢記“好好保護生態環境”的囑托,依托生態優勢,發展旅游致富的故事。
護苗成長,情牽留守兒童。2020年以來,校團委與泰寧團縣委一直保持密切聯系,在關愛留守兒童和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常態化開展共建活動,并取得良好成效。此次暑期社會實踐,隊員們再次深入大田鄉中心小學,面向留守兒童,開展紅色故事宣講、傳授科普知識、防溺水技能、安全教育、創意繪畫、素質拓展、課業輔導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耐心傾聽留守兒童的學習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幫助,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追尋領袖足跡,感悟思想偉力。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激發了青年學生們“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使命感,他們紛紛表示要從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所學所悟中汲取奮進力量,踐行“精求技能,崇尚文明”校訓精神,做好紅色基因的踐行者、宣傳員,做好鄉村振興的服務者、建設者。